【不可救药什么意思解释】“不可救药”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已经到了无法挽回、无法挽救的地步。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描述某些行为、状态或结果时,用来表达一种无奈或绝望的情绪。
一、
“不可救药”原意是指药物无法治愈的病,后来引申为事情或人的状况已到无法挽回的程度。该成语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思想或某种局面已经严重到无法通过努力或手段加以改变。其语气较为强烈,带有负面色彩,常用于批评或感叹。
二、表格形式解析
词语 | 不可救药 |
拼音 | bù kě jiù yào |
出处 | 《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言莫害。”后世引申为“不可救药”。 |
释义 | 原指病入膏肓,无法医治;现比喻事情或人已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状态、行为等已无可救药。 |
近义词 | 无可救药、无药可救、不可挽回 |
反义词 | 有救、可挽救、可以挽回 |
例句 | 他沉迷赌博,早已不可救药。 这个问题已经不可救药,再补救也来不及了。 |
使用场景 | 批评、感叹、描写极端情况等场合。 |
情感色彩 | 负面,带有惋惜或批评的意味。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不可救药”时,应注意语境是否合适,避免过于夸张或误用。它更适合用于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而在日常对话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贴切的词汇。此外,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有助于更好地运用这一成语。
总之,“不可救药”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成语,不仅表达了语言的简洁性,也体现了汉语中对“救”与“不救”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