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知识

导读 【#预防传染病知识#】1预防传染病知识第一,减少居家积水,时常喷点杀虫剂,不给蚊子生存空间。第二,注意关好纱窗、纱门防蚊。第三,不要...
【#预防传染病知识#】

1预防传染病知识

第一,减少居家积水,时常喷点杀虫剂,不给蚊子生存空间。

第二,注意关好纱窗、纱门防蚊。

第三,不要把易拉罐、矿泉水瓶、鸡蛋壳等容易积水的垃圾乱扔,垃圾桶最好用有盖的那种。

第四,如果出差或长期不居住,把抽水马桶的盖子盖上,把洗手池、水池里的水放干净,以防蚊子产卵。

第五,运动后最好赶快洗个澡,汗水少了,蚊子就叮得少,洗澡时最好少用香皂。

一般来说,蚊子喜食花蜜露,因此,使用香水、化妆品、面霜等带花香味的物品后,被蚊子叮咬的概率会上升。

不过,并非所有的香味都会招惹蚊子,如男士常用的古龙水,因其带檀香味,反能起驱蚊的作用。

第六,要多吃蔬菜,蔬菜中含有一些蚊子不喜欢的气味,如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大蒜等有辛辣味的蔬菜,人吃下后,蚊子也会远离你。

第七,穿浅色衣服,伊蚊(又叫花斑蚊),最喜欢停在黑色衣服上。

尽量穿袜子,许多女孩子喜欢光脚穿鞋,殊不知穿袜子后,蚊子感觉人的皮肤湿度降低,皮表挥发物减少,会减少叮咬。

第八,被叮咬后尽量不抓。

抓挠后,皮肤里的组织液、淋巴液等渗出,肿成一个疱,就会越抓越痒,而且还不易消退。

如果坚持不抓,一般10至15分钟后,痒感就能明显消退。

第九,野外活动最好每天服用适量维生素B1,因为服用后,维生素B1经人体新陈代谢,从汗液或尿液排出体外,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气味,蚊虫很讨厌这种气味,就不敢接近人体。

2春季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

春季常见的传染病

春季传染性疾病多发的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腮腺炎、风疹和猩红热等。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和我们的呼吸道有关,主要是通过空气和接触呼吸道的分泌物等途径来传播。

传染病种类

1、呼吸道传染病

指病源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源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2、消化道传染病

也就是指病原体经过侵入我们的消化道粘膜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主要包括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和脊髓灰质炎等。

病人和带菌的动物可以说是最主要的传染源了,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来传播。

3、血液传染病

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性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

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传染源。

病源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

4、体表传染病

指由于和患病的人或者是动物直接。

间接性的接触,导致病原体经过我们的皮肤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类传染病,因而又被叫做是接触传染病,主要包括狂犬病、破伤风、血吸虫病和癣等,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

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2~3天,最长的为一周。

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天,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

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期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

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

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关疱疹病毒引起。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小水疱,24 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

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痘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

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

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6、风疹

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1到2天后出现皮疹,疹的症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

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1天时间,发热及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

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

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

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得到永久保护。

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风疹无需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理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7、猩红热

主要是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

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

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

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较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但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可能传播。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病源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

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源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病源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以流行性感冒为例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

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

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

1、一般措施: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⑴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⑵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⑶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2、其他措施:

⑴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⑵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⑶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休闲。

⑷常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⑸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⑹合理安排好休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⑺不食、不加工不清洁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不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

⑻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

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⑼出现发热或其他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夏交际的时候,也是各种传染病流行的时候。

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由于传播机制容易实现,极易在人群中传播。

根据雅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报告,近段时间我市部分区县陆续发生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现将常见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一、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1、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可以通过接触、飞沫等呼吸道传染,春天发病较多。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病人自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有高度传染性。

主要临床表现是:以耳垂为中心的耳垂下方肿大,伴有明显的疼痛或压痛,张口困难,发烧,食欲下降等。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及多发性神经根炎,生殖系统系统炎、胰腺炎等。

2、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多见于幼儿和儿童。该病传染性强,病人自出疹前24小时至病损结痂均具有传染性。

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泡疹,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微。

但严重者皮疹可继发感染形成丹毒、蜂窝织炎、败血症等,此外,还可并发肺炎、脑炎、肝炎等。

3、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

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病人在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均有传染性。

临床特点有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充血等主要症状,特异性体征为口腔粘膜斑和皮肤斑丘疹。病情严重时,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重者可致死亡。

4、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

风疹病人、无症状带病毒者是传染源,出疹前7日至出疹后5日传染性强。临床特点为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皮疹和耳后、枕后与颈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风疹对孕妇危害大,特别是妊娠前3—4个月内,病毒可经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胎儿全身许多脏器损害,重者可致死胎、流产或早产。

5、流感: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爆发。主要在咳嗽、喷嚏和说话时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毛巾、食具、玩具等日常物品传播。

流感起病多数快和突然。表现为畏寒,发烧,体温迅速升至38—40℃;头痛,全身无力;腰背、四肢酸痛;厌食,恶心;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涕等。可并发肺炎、中毒性休克、心肌炎、心包炎等,重者死亡。

上述五种传染病均为呼吸道传染病,市民朋友们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

2、流行季节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3、避免去拥挤不卫生的公共场所。

4、养成每天开窗换气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5、避免与患者接触,自家小孩生病后要在家休息,不要到处玩耍。

6、提高警惕,自已或家人有上述疾病表现时请及时就诊,防止出现并发症。

7、积极接种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流感等疫苗,可以使机体迅速产生特异性抵抗力,是积极预防上述疾病的最佳措施之一。

二、肠道传染病

1、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

病菌常存在人的粪便里,人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就会感染。开始腹痛,腹泻以后粪便越来越少,而且有脓血。

一天之中腹泻数量很多,病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伴有头痛和全身不适。

2、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

典型病人多为突然发病,以剧烈腹泻开始,然后呕吐,多无腹痛,每日大便数次、十数次或更多,少数重型病人粪便从肛门直流而出,无法计数。

大便性状初为稀便,后为水样便,以黄水样或清水样多见,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由于严重泻吐,病人可引起小腿肚和腹部肌肉痉挛,严重者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3、大肠杆菌肠炎:由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

一般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腹泻,每日3—5次,为黄色蛋花样便,量多,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发热、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症状,亦可出现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等与菌痢相似的症状。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措施有: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饭前、便后洗手。

2、注意饮用水、食品的卫生,饮用水要煮沸后饮用,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3、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开展灭蝇、灭蟑等工作。

4、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特别是不要共用餐饮用具吃、喝。

5、饮食服务行业等工作人员要定期体检,发现有可疑或带菌者时要调离工作岗位。

4如何有效预防秋季高发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甲肝等。

这类传染病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1.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

一,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长期发热、全身中毒症状、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

本病以夏秋季多发,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3.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

腹痛常在下腹部及脐周围,排便前及排便时加剧,便后缓解。大便刚开始为稀便,1-2天内转为黏液或脓血便,便次少则3-5次,多则几十次。少数人可出现高热、抽搐、昏迷、血压下降等严重症状,为中毒性菌痢。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症状反复发作,病程超过2个月为慢性菌痢。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秋季易患 细菌性痢疾

4.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经食物传播:食物受到污染,是造成甲型肝炎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经常生食半生食物容易造成甲肝的流行。

另外食具、茶具被污染也会造成甲肝流行。经水传播;经接触传播;主要是通过手进行传播,甲肝病人的手不可避免地会沾上甲肝病毒,凡是病人接触过的物品都容易受到污染,如钞票、门把手、公共车辆的拉手等。

如果健康人的手也去接触这些物品,并且没有洗手就进食,甲肝病毒就会随着食物进入体内。主要症状为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5.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

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

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5幼儿园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有麻疹、流行性感冒、水痘、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这些均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因此常见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避免受凉

这段时间白天的气温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早晚的气温较低,那么我们就要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 。

冬季参加锻炼时,更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有些幼儿运动出汗老师和家长要及时帮幼儿脱衣服,等到“回冷”时就很容易着凉感冒了。

2.优化环境

班上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次不少于15分钟,使空气清新清洁,减少病菌,预防疾病。

班上如果有幼儿已经发病要回家治疗,同时班级要进行消毒处理。

3.补充营养

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提高抗病能力。

4.生活规律

幼儿在园午睡也很重要,充足的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5.加强锻炼

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6.个人防护

要注意勤洗手,养成正确洗手这个简单的习惯,加强卫生意识,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10月15日为 “国际洗手日”,它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等公共场所将用肥皂洗手由一种观念转化为自觉行为。

另外出门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少到拥挤的场所。

7.免疫预防

疾病流行季节可到疾控中心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水痘等疫苗。

8.及早就医

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出疹等一种或多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如果确诊为传染病家长一定要让幼儿治疗休息,至到痊愈经保健医生确认方可入园。

正确给宝宝洗手很重要

秋冬季节传染病多,给宝宝好好洗手尤为重要。

保持干净的小手,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预防传染病知识#】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