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中的伯仲指什么】“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全诗借古讽今,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不满与对自身壮志难酬的感慨。其中,“伯仲”一词在诗中具有特殊意义,常被后人解读为历史人物或政治人物之间的比较。
一、
“书愤”是陆游在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朝廷主和派的不满以及对北伐无望的悲愤。诗中提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里的“伯仲”指的是古代著名将领诸葛亮与东吴名将周瑜之间的比较。
“伯仲”原意是兄弟之间长幼之分,后来引申为两者相比较时的高低优劣。在诗句中,陆游用“伯仲”来评价诸葛亮与周瑜,认为诸葛亮的功绩更为突出,而周瑜则稍逊一筹。但陆游借此表达自己对当时朝政的不满,暗指南宋朝廷中缺乏像诸葛亮一样的忠臣良将。
因此,“书愤中的伯仲”实际上是指历史上两位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与周瑜,并通过他们的对比,反映陆游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愤懑。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书愤》 |
作者 | 陆游(南宋) |
出处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伯仲”含义 | 原指兄弟之间的长幼,后引申为比较两人的高下 |
指代对象 | 诸葛亮与周瑜 |
诗句作用 | 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暗含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
诗人情感 | 愤懑、无奈、怀才不遇 |
文化背景 | 南宋偏安,主和派掌权,北伐无望 |
三、结语
“书愤中的伯仲”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陆游对时代命运的感慨。通过这一词语,他寄托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英雄人物的向往,也体现了其深沉的历史意识与强烈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