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十八岁的别称】在传统文化中,不同年龄段的人常有特定的称呼,这些称呼不仅体现了对年龄的尊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内涵。十七、十八岁正处于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的阶段,古人对此也有独特的称谓。
一、
十七、十八岁在古代被称为“及冠”或“弱冠”,但严格来说,“弱冠”一般指二十岁,而十七八岁则更多地被称为“束发”或“志学之年”。不过,在现代语境中,人们常用“少年”、“青年”等词来泛指这一年龄段,而在文学作品或古文引用中,仍保留了一些传统的称呼。以下是对十七、十八岁别称的整理与说明。
二、十七十八岁的别称表
年龄 | 别称 | 来源/解释 |
17 | 束发 | 古代男子十五岁开始束发,十七岁尚未及冠,仍属少年阶段。 |
18 | 志学之年 | 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虽为十五岁,但常被引申为立志求学的阶段。 |
17-18 | 少年 | 泛指年轻、未成熟的阶段,多用于文学或日常用语中。 |
17-18 | 青年 | 现代常用词,表示介于少年与成年之间的阶段。 |
17-18 | 弱冠(误用) | 实际指二十岁,但有时被误用来形容接近成年的年轻人。 |
三、结语
虽然“弱冠”通常指二十岁,但在实际使用中,人们也会将十七、十八岁称为“弱冠”或“少年”,以表达对青春岁月的珍视和对成长阶段的认可。这些称呼不仅是年龄的标记,更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了解这些别称,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