坞堡经济与庄园经济 坞堡

导读 今天来聊聊关于坞堡经济与庄园经济,坞堡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坞堡经济与庄园经济,坞堡,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1、坞

今天来聊聊关于坞堡经济与庄园经济,坞堡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坞堡经济与庄园经济,坞堡,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坞堡壁垒(fortified walls)坞壁是由秦汉的乡里亭(地方行政组织)异化脱落而来,不隶属于国家政权,(是独立于国家政权之外的)是由坞壁首领宗室成员及其招聚的闾里乡亲或归附者(豪强或难民)或荫附者(永嘉乱后的流民)所组成的一批人在特殊历史时期为生存与独立而建立的一种具备生产、防御效用的据点建筑。

2、坞壁,或称堡坞、坞垒、坞堡、营坞、坞候,后世一般称为营、寨。

3、两晋十六国时期的坞壁也称坞堡或壁垒。

4、有坞壁堡式、楼院式、楼橹式和山间堡垒式。

5、大型的坞堡相当村落,较小的一如宅院。

6、有的旁侧另附田圃、池塘。

7、堡门一般辟于南墻正中,入口有庭院,院中建主要厅堂及楼屋。

8、另有厨房、厕所、猪圈等辅助建筑,且多置于北面。

9、后门常位于东墻的北端。

10、起始于西汉,兴于三国,两晋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坞壁的快速发展期和鼎盛期。

11、坞堡的地理环境普遍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山顶平原,二是溪谷水源之地。

12、地理位置险要,人迹难通,既须可阻胡马的突击侵扰,能防盗贼的包抄偷袭,还要保障日常生活的物质供给。

13、但不排除当时实际情况与之相左。

14、坞壁组织坞壁组织是特殊历史时期以宗室宾客为核心,以血缘为纽带,招聚闾里乡亲或归附者(豪强抑或难民)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自治、经济性质的地方组织,往往带有自卫或政治的目的。

15、鉴于自卫需构筑长期性的军事防御工事,为了自身利益与生存空间,往往转变为地方武装割据,形成一股不小势力,甚至产生一“统主”为代表的地区性集团。

16、当时坞壁的组织形态1)坞壁一般由乡里有威望的大族豪强担任头领,以其宗族宾客为核心,招聚闾里乡亲和各路豪杰共同组成,其基层多为各地的流民。

17、坞壁招聚大量流民,以此壮大。

18、也是其组织的一大特色。

19、如《晋书·郭默传》记载:“永嘉之乱,默率遗众自为坞主,以渔舟抄东归行旅,积年遂致巨富,流人依附者渐众。

20、抚循将士,甚得其欢心。

21、”因此,史籍常称其头目为“流人坞主”。

22、2)坞壁首领虽然一般由创建者担任,但必须通过推举首领来确立权力的合法性,以膺众望。

23、当然,这种推举并不是普遍意义的民主,而仅限于集团内实力人物之间。

24、首领经推举产生,无疑又是其组织形态一大特点。

25、这种情况早就出现,《三国志·田畴传》记载:“畴谓其父老曰:‘诸君不以畴不肖,远来相就。

26、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愿推择其贤长者以为之主。

27、’皆曰:‘善。

28、’同佥推畴。

29、”《晋书·庾衮传》也记载:“乃集诸群士而谋曰:‘二三君子相与处于险,将以安保亲尊,全妻孥也。

30、古人有言:“千人聚而不以一人为主,不散则乱矣。

31、”将若之何?’众曰:‘善。

32、今日之主非君而谁!’衮默然有间,乃言曰:‘古人急病让夷,不敢逃难,然人之立主,贵从其命也。

33、’”流民易聚也易散,顺逆视利益关系而定,同时内含各路豪杰即所谓的“二三君子”,可见坞壁成分复杂,而这种名义上民主的推举行为有利于团结各种不同成员,便于坞主的发号施令。

34、坞壁首领的称呼坞壁首领有各种不同的称呼,例如:①坞主。

35、《晋书·李矩传》记载:“属刘元海攻平阳,百姓奔走,矩素为乡人所爱,乃推为坞主,东屯荥阳,后移新郑。

36、”②行主。

37、《晋书·祖逖传》记载:“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

38、”③营长。

39、《后汉书·第五伦》记载:“宗族闾里争往附之。

40、伦乃依险固筑营壁,有贼,辄奋厉其众,引强持满以拒之。

41、……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褒见而异之,署为吏。

42、”在这些首领中,固然不乏旧政权的中下级官吏,但是,由于他们是坞壁内部推举产生的,其权力在于通过宗族对乡党及流民的控制。

43、也就是说,西晋政权的崩溃和大家世族罹难逋逃,给了下层豪强充分的表演机会,使他们能够乘时而起,啸聚一方。

44、 动乱时代,乡亭里成为掳掠财富、人口的目标,常遭兵燹(xiǎn),故城内百姓在乡里大族的率领下,逃到远离城邑的山林陂(bèi)泽,凭险自卫,建立“坞壁”。

45、例如檀山坞、云中坞、合水坞。

46、坞壁的泛滥,莫过于两晋十六国时期。

47、那些互不统属的胡族,犹如一群追逐水草的野马,恣意纵横奔突,在如雨的铁蹄下,中原传统社会组织随着一个个城邑的陷落而分奔离析,失去保护的汉人几乎是出自求生的本能,辗转流徙到各地。

48、他们在西晋残余将官或乡里豪强的统率下,结成一个个独立组织,力求自保。

49、“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西晋李流起义时“三蜀百姓并保险结固,城邑皆空”。

50、自卫性质的坞壁聚垒遍布于中国各地。

51、此外,如刘元海建国后,以石勒等攻“魏郡、顿丘诸垒壁,多陷之”;同一事,《资治通鉴》记载永嘉二年“百姓望风降附者五十余垒”;石勒又攻“陷冀州郡县堡壁百余”;石勒为王浚所败后,“勒退屯黎阳,分命诸将攻诸未下及叛者,降三十余壁,置守宰以抚之”,后“石勒南寇襄阳,攻陷江西垒壁三十余所”,及石勒攻武德,“河北诸堡壁大震,皆请降送任子于勒”。

52、(均见《石勒载记上》)刘聪即位后,命其青州刺史曹嶷攻“齐鲁之间垒壁,降者四十余所”;《刘聪载记》石季龙攻段匹磾而陷之后,“散诸流人三万余户,复其本业,置守宰以抚之,于是冀、并、幽州、辽西巴西诸屯结皆陷于勒”。

53、(《晋书·石勒载记下》)前燕时,上党、上郡等地,有“垒壁三百余”,仅石贤所率降于慕容儁者就有“垒壁百三十八”个之多。

54、(《晋书·慕容儁载记》)从刘聪、石勒、石虎等人所攻陷的坞壁堡垒的数量来看,表明整个中原地区几乎布满了坞壁组织,何况这些数字还远不是当时坞壁数量的全部。

55、汉末三国和“两晋十六国”是我国封建史上动乱事件最长的时期,大量的古堡出现并在地方发挥其作用,坞壁的分布范围极大,并不限于中原或汉族地区。

56、马援“亡命北地。

57、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译属数百家”;“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寺塔”。

58、可谓坞堡林立,呈现区域特色,该阶段坞堡按地区可主要分为北方(中原)坞堡和南方坞堡。

59、 以下述说前提是“宗主督护制”形成于北魏早期,本篇两晋十六国不涉及。

60、不然坞壁组织的性质就变了,原因是“宗主督护制”是坞壁首领(宗主)奴役着广大流民。

61、(“宗主督护”制是以“宗主”身份出现的豪强去直接向所荫附的百姓征收租赋和征发徭役的一种制度)一、北方坞堡、组织的特点:1)城堡式建筑,具有坚固、周密防御实施和功能。

62、《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曰:“城之小者曰坞,天下兵争,聚众筑坞以自守。

63、”可见这是一种具有防御性设施的城堡式建筑。

64、坞堡在战乱、流离之中兴起,建造时首先考虑它的防御性。

65、庾衮在禹山立坞,“于是峻险随,杜蹊径,修壁坞,树藩障……缮完器备”。

66、表明坞堡除选择险要地形外,还要有相应的防卫性建筑和设施。

67、考古发掘所见坞堡建筑形制,如嘉峪关魏晋墓出土了七幅“坞”的画砖,“‘坞’的四周都画有高墙厚壁,有的在‘坞’内还有高层碉楼,有的坞壁上设有望楼或敌楼”,俨然一座小城堡,即当时北方坞堡建筑的外观。

68、以上所述反映出他们有坚固的围墙和高达是为碉堡,显示了其聚众自保的特征。

69、2)坞堡规模、容量巨大。

70、坞壁在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区不尽相同,少则数十家,多则上千户,甚至数千家。

71、汉末的汝南太守“攻下二十余壁……得户二万”,据此平均每个坞堡为1000户,汝南郡每户平均人口为5.19,则平均每个坞堡为五千余人。

72、西晋末,朗鉴“举千余家俱避难于鲁之峰下”,后“众至数万”。

73、永嘉之乱,苏峻“纠合得数千家,结垒于本县”。

74、由上可知,一个坞壁的人数从一千多人到数万之间都有,而以三四百户,二千人左右居多。

75、3)坞堡组织具有浓厚的宗族共同体色彩。

76、①随政府的崩溃,为了将四方汇聚的流民统一起来,整齐号令,使之成为团结一致、且战且耕的坚强组织。

77、势必要自行制订一套内部规则,类似于乡约。

78、例如,西晋庾衮“乃誓之曰:‘无恃险,无怙乱,无暴邻,无抽屋,无樵采人所植,无谋非德,无犯非义,戮力一心,同恤危难。

79、’众咸从之。

80、②坞壁下有邑里之类的基层组织,贫弱相助、选贤任能,秩序井然。

81、严酷的环境,逼使坞壁内部紧密团结,故坞主与其下属的关系,不仅建立在权力基础之上,往往还存在某种相互依存的义气人情。

82、庾衮传记载“量力任能,物应其宜,使邑推其长,里推其贤,而身率之。

83、分数既明,号令不二,上下有礼,少长有仪,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84、庾衮率其同族及庶姓保聚禹山,以其心腹为坞壁内的邑长、里贤,可见坞壁首领推行“王化“,受到爱戴。

85、坞壁内部以坞主一族为宗家,以坞民为宗子,以宗姓为标志,视宗祠为神圣,族姓被用来命名一个集团或地名。

86、如赵氏坞。

87、③重组有儒家共同体理想的乡里社会。

88、郗鉴在乡里“以恤宗族及乡曲孤老,赖而全济者甚多”;祖逖率众南迁时,“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庾衮使“上下有礼,少长有仪,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89、这时期新起的强宗大族与以往腐朽的世族的重要区别,就在于他们深深地扎根于乡村,与乡党民众生活在一起,通过实行一些扶弱济困、有无相通的“恩义”措施,形成同舟共济、生死与共的观念,从而获得其诚心归依,奠定了垄断乡村的权力基础。

90、二、北方坞堡组织的分类:1)带有经济色彩的山寨性坞壁组织,在动乱时趁机杀人越货,使社会更加动荡,百姓无法安定生活。

91、这类坞堡出现在西晋末年至十六国北朝初年,北方重陷大乱,各色坞堡都有,流民很多,故这类坞堡就是由散兵游勇结合而成。

92、如河内郡督将郭默在永嘉之乱中“率遗众自为坞主,以渔舟抄东归行旅,积年遂致巨富,流人依附者渐众。

93、”坞主集族权、财权、兵权、政权集于一身,奴役广大“堡户”,以掠夺他财为业。

94、随着它的不断强大,性质逐渐趋向于山贼、海盗,是坞堡组织中的畸形。

95、2)地主豪强武装的坞壁组织,其成员大多数是大族地主的部曲,佃客,平时生产劳动,有事当兵作战。

96、坞主通常是虎踞一方的豪强地主,他们所建立的坞堡占地面积大,四角建有碉楼,是可供一个封建大家族起居所需的家堡合一的建筑,是中原坞堡的典型。

97、坞主的权利极其大,财权、兵权、政权集于一身,势必会奴役广大坞户,改变不了地主阶级的本质,其统治相当稳固。

98、对于遍地坞堡牢不可破的局面,北魏初承认坞主所享权利合法,代政府“统治”,形成“宗主督护”制度。

99、3)带有基层政权和社会团体的双重色彩的坞堡组织,政治、军事性很强,有时具有“文教德化”的特点。

100、如西晋李衮的坞壁组织。

101、 江南地区也有坞堡,但与北方坞堡是不同的类型,东吴、西晋随豪族之兴起,坞堡也有较大的发展。

102、永嘉乱后,中原汉人大规模地衣冠南渡,坞堡的建筑技艺也带到南方,形成了客家坞堡,仍保留着自己的居住风格。

103、一、南方土著的坞壁南方的坞壁是一些“栅”、“寨”、“砦(zhai)”等,一般是以木材构筑栅栏所成,其构筑形制与北方坞堡是不同的。

104、它们也是在战乱时修筑的,都是为了避乱自爆,同样具有防御功能,带有军事色彩但规模不是很大。

105、二、客家民居典型的客家民居也具有上述北方坞堡的三个特征,体现了其与北方坞堡一脉相承的性质和特征。

106、通过对现代闽中的客家民居之研究对于认识两晋十六国时期中原坞壁多少会有所启示。

相信通过坞堡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