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及译文通俗(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下载)

导读 大家好,小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道德经全文及译文通俗,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下载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大家好,小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道德经全文及译文通俗,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下载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

2、名可名③,非常名。

3、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

4、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

5、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

6、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7、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8、“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9、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10、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11、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12、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

13、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

14、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

15、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16、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17、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18、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19、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20、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21、  ◆◇◆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

22、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23、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24、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25、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

26、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

27、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28、  ◆◇◆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

29、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

30、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

31、湛呵⑨!似或存⑩。

32、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33、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

34、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

35、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36、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

37、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38、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9、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

40、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41、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42、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43、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

44、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45、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

46、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

47、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48、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

49、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

50、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51、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

52、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

53、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54、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55、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56、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57、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

58、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

59、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

60、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61、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62、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63、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64、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65、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

6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

67、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68、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69、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

70、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71、  ◆◇◆第十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致柔②,能如婴儿乎③?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⑤?天门开阖⑥,能为雌乎⑦?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⑧?生之畜之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⑩。

72、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73、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

74、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

75、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

76、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77、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78、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79、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80、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81、  ◆◇◆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82、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83、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84、  ◆◇◆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

85、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86、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87、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

88、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

89、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90、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91、  ◆◇◆第十四章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

92、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

93、其上不徼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

94、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

95、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96、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⑾。

97、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⑿。

98、  [译文]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

99、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

100、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

101、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

102、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

103、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

104、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105、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106、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浊⑿;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⒂。

107、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⒃。

108、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109、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

110、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

111、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112、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

113、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

114、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

115、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

116、不知常,妄作凶。

117、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18、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

119、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

120、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

121、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

122、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

123、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124、  ◆◇◆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125、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26、悠兮③,其贵言④。

127、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128、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

129、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

130、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131、”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132、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133、  ◆◇◆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34、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

135、  [译文]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

136、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137、  ◆◇◆第二十章  【原文】  绝学,无忧。

138、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139、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140、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41、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142、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143、乘乘兮若无所归。

144、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145、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146、俗人昭昭,我独若昏。

147、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48、忽兮若海,漂兮若无所止。

149、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150、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151、  【俗译】  断绝智巧的心思,反而使人没有分别计较的忧愁。

152、则可以免除世俗之忧,也就是与世俗的“忧”隔绝开来。

153、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

154、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

155、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

156、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

157、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

158、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

159、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

160、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

161、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

162、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

163、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164、  [原文]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

165、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

166、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

167、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168、  [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

169、“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

170、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

171、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

172、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

173、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

174、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175、  ◆◇◆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76、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

177、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178、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79、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80、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

181、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

182、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183、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184、  ◆◇◆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①。

185、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186、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④;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⑤。

187、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188、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

189、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190、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

191、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

192、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

193、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194、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95、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③。

196、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97、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

198、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

199、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

200、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201、  ◆◇◆第二十五章  [原文]  有物混成①,先天地生。

202、寂兮寥兮②,独立而不改③,周行而不殆④,可以为天地母⑤。

203、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⑥,强为之名曰:大⑦。

204、大曰逝⑧,逝曰远,远曰反⑨。

20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⑩。

206、域中⑾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0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⑿。

208、  [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

209、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210、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

211、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

212、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213、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

214、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