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登飞来峰主要揭示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登飞来峰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哲理:说明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
2、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3、诗中“闻说鸡鸣见日升”则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状态。
4、而最后两句的承接,使整首诗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5、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
6、表现自己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8、”是此诗的点睛之笔,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人生哲理,警示后人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应该有放眼大局、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
9、人生就像登山,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自我,提升思想、修养和格局,才能实现抱负,取得成就。
10、 扩展资料: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
11、他不仅是北宋杰出的诗人,他的散文在“唐宋八大家”中也独具一格,在北宋乃至整个中国散文史上也是别树一帜的。
12、写《登飞来峰》这首诗时,王安石刚刚30岁,那时的他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所以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13、人无完人,王安石在变法中表现出固执己见,操之过急;在用人上有失误,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不当之处。
14、但这些,完全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15、王安石之所以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学家,与他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化艺术传统的家族是分不开的。
16、在家庭浓厚的文化气息熏陶和父母严格的教育下,王安石从小就喜爱读书。
17、在他十三岁那年,他经常到舅父家中去。
18、那里的春天,山花烂漫,蜂蝶齐飞,风景十分优美。
19、他和表兄弟们就在那如画的自然环境中一起读书作文,旁若无人,意气风发,以博取功名富贵,实现人生大志为梦想。
20、在舅父家中他还见到了当地的一位“神童”方仲永。
21、据说此人五岁时还未见过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就从邻居家给他借来一套。
22、他当即就写了四句诗,并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很快就在全乡的秀才中传开了。
23、从此,人们指物出题叫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写好,且文理颇佳,乡里人都把他当作奇才。
24、慢慢地有人就请他们父子去作客,用钱买他的诗作。
25、他父亲看到有利可图,就整天领着他到处去拜访乡里人,不让他继续学习。
26、等到王安石再次见到方仲永时,方仲永已经十二三岁,再叫他作诗,已经不再像过去传说的那样好了。
27、这件事使王安石深有感触,他意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于是更加激发起自己刻苦读书。
28、为警示后人,十年后他还就此事写了一篇《伤仲永》的文章。
29、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飞来峰。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