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导读 大家好,小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意

大家好,小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意思是: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2、出处:《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文章。

3、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4、原文节选: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译文: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

7、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扩展资料作者写《阿房宫赋》,其目的是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为了丰富历史教训的内容,从“六王毕,四海一”以下,一直是既写秦又不忘六国。

8、就章法说,以秦为主,以六国为宾;就思想意义说,以六国为秦的前车之鉴。

9、阿房宫中的无数美人,乃是六国的“妃嫔”;阿房宫中的无数珍宝,又是六国“取掠其人”的长期积累。

10、六国一旦灭亡,则美人“辇来于秦”,珍宝“输来其间”。

11、那么,秦一旦蹈六国的覆辙,又将怎样呢?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又走秦的老路,难道会有什么更好的结局吗?写到这里,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接下去,还不肯正面说破。

12、却以无限感慨揭示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3、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既指出六国与秦的所以亡,又指出倘能“各爱其人”,就不会亡。

14、这才将笔锋转向“后人”──主要是当时的统治者:“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5、”行文至此,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成功地表现了他的创作意图。

16、结句更有言尽意不尽的特点。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