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关于妇人之仁最早是用来形容谁的,妇人之仁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妇人之仁最早是用来形容谁的,妇人之仁,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项羽的“妇人之仁”(1)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拜将后对刘邦说,项羽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其强易弱 韩信的话是这样的:“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2、”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3、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4、”那时候还小,十分困惑,“仁 ”有什么不好?为什么“妇人”的“仁”不对?一个会因为别人的痛苦掉眼泪的人,怎么可能是屠夫?一个仁爱的人,怎么会失去天下心?最后只好归结为:“慈爱”是假的,项羽根本是个残暴的人。
5、 人性是奇特的。
6、一个为小狗小猫的死伤心的人,却可能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
7、中国文化始终缺乏一种对生命本体普遍的敬畏之心,更容易以亲疏好恶来决定生命的价值。
8、项羽出身贵族,“恭敬慈爱,言语呕呕”是自幼教养形成的,“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和“所过无不残灭”并不矛盾。
9、秦将章邯求降,“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就很有风度地饶了对手,还立他为雍王。
10、但是一听说降卒可能谋反,他也毫不犹豫听从部下建议,“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11、按照逻辑,斩草除根,二十万人都坑了,把章邯他们三个光杆一并杀掉多干脆。
12、可项羽又不,他还是好好待他们,带他们入关。
13、他大约觉得章邯是同类,而秦卒的命,根本不算命的。
14、 项羽是贵族,是君子,所以可以欺之以方,你跟他摆规则,讲风度,他就晕了。
15、鸿门宴上,项羽放过刘邦,并不难理解,对他来说酒席上杀人是很丢脸的一件事情。
16、刘邦却是个泼皮无赖,他要的是天下,不是脸。
17、项羽抓住了刘邦的老子,威胁“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18、”刘邦可谓摸透了项羽的贵族脾气,可是项羽却不懂刘邦的流氓思维,他又被绕晕了,到底没有杀太公。
19、非但如此,一旦约定鸿沟为界,“即归汉王父母妻子”,以为大家从此相安无事了。
20、刘邦呢,老婆一回来,立即毁约攻打楚军。
21、这又是项羽 “妇人之仁”典型发作导致的失算。
22、 项伯这吃里爬外的家伙,虽然别有用心,话说得却不错:“为天下者不顾家。
23、”拿家人性命威胁刘邦,毫无效果。
24、他逃命时为了车跑快点,还能几次亲手把子女推下车去呢。
25、但是刘邦进了长安,却懂得“约法三章”,安抚百姓;得了天下,也懂得“与民休息”。
26、这绝不是他爱百姓胜过爱子女,而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27、 再来看看《孙子吴起列传》中间的一段,就更明白了: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28、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29、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30、卒母闻而哭之。
31、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32、”母曰:“非然也。
33、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34、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35、是以哭之。
36、” 吴起可不是“仁”者,娘死了可以不回家,为领兵可以杀了妻子。
37、他为将士吮疽,和项羽的“涕泣”看似相同,都是关怀部属。
38、其实,项羽的哭,那是白哭了,他舍不得论功行赏,引发的怨恨,哪里是这小恩小惠能平息的?士卒之母,以血泪中成长的智慧,看明白了,吴起这疽可不是白吮的,是要拿性命来回报的。
39、 儒家思想的精髓,在“礼”与“仁”。
40、“礼”是制度构架,而“仁”是精神内核。
41、对当政者来说,“仁”,绝不仅仅是“仁爱”之情,更是“仁政”之术。
42、“仁”是用来收买人心的,不能收买人心的“仁”就一钱不值。
43、如果会错了意,糊里糊涂讲起“仁爱”来,就糟了。
44、项羽的错误不在于“仁”,而在于没有把这种“仁”转化为政治上的优势,所以叫作“妇人之仁”。
45、最后,只落得乌江边喊“天亡我”,恨恨自刎。
相信通过妇人之仁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