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敛声屏气的意思敛声屏气出自何处

2025-07-27 03:21:09

问题描述:

敛声屏气的意思敛声屏气出自何处,快急疯了,求给个思路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7 03:21:09

敛声屏气的意思敛声屏气出自何处】“敛声屏气”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非常安静、谨慎,不敢发出声音或表现出任何情绪。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尤其在描写人物心理状态或紧张氛围时使用较多。

一、成语释义

成语 敛声屏气
拼音 liǎn shēng bǐng qì
含义 形容人非常安静,不敢出声,生怕引起注意或惹出麻烦。
用法 多用于描写人物在紧张、害怕或极度专注的状态下保持沉默。
近义词 噤若寒蝉、屏息凝神、小心翼翼
反义词 高声喧哗、放肆无度、大声喧闹

二、出处考证

“敛声屏气”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但其确切出处尚有争议。目前较为常见的说法是:

-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多次出现类似“敛声屏气”的描写,如描写贾府众人在贾母面前的言行举止,常表现出一种恭敬、谨慎的态度。

- 《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的讽刺小说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用来描绘人物在特定场合下的拘谨与压抑。

虽然这些作品中并未直接使用“敛声屏气”这一完整词语,但其含义与该成语高度相似,因此可以认为“敛声屏气”是后人根据古文语境提炼出来的成语。

三、现代使用场景

在现代汉语中,“敛声屏气”多用于以下几种情境:

1. 描写紧张气氛:如考试期间,学生往往“敛声屏气”,生怕打扰他人。

2. 表现敬畏之情:如面对权威人物时,人们会“敛声屏气”以示尊重。

3. 刻画人物心理: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不安或恐惧。

四、总结

“敛声屏气”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的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小心谨慎和压抑情绪。虽然其具体出处尚未有明确记载,但其广泛出现在古典文学中,说明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语言魅力。

项目 内容
成语 敛声屏气
含义 形容人非常安静、谨慎,不敢出声
出处 《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古典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
现代用法 描写紧张、敬畏、心理刻画等场景
语言风格 文言色彩浓厚,多用于书面语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敛声屏气”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也反映了古人对语言表达的细腻把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适当使用这类成语,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文化深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