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训练培训班有用吗(记忆力训练)

导读 你们好,最近小活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记忆力训练培训班有用吗,记忆力训练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

你们好,最近小活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记忆力训练培训班有用吗,记忆力训练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1、 1.交替记忆法。

2、 又叫分布式内存,法语重视首尾内存。这是一种通过时间分配和交替来记忆不同助记材料的方法。长时间记忆一门学科的知识是没有效果的,因为相同性质的材料对大脑神经的刺激太单调了。

3、 大脑相应区域超负荷运转,容易疲劳,会从兴奋状态转变为保护性抑制状态,表现为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不利于记忆。

4、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在记忆的过程中,先记住的东西对后记住的东西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叫做死后抑制(我们用它来表示);你后来记住的东西对你先记住的东西也有抑制作用,这叫反向抑制(我们用的);所以,

5、 记忆的顺序是:A B C D E F。

6、 可以看出,开头a和结尾f仅在一个方向上被抑制,而中间部分B、C、D和E在两个方向上被抑制。中间部分越多,抑制作用越强。为了减少这种抑制,可以采用分区法。也就是说,打断了记忆的顺序,插入了非记忆的活动,使开头和结尾增加。

7、 中间部分减少,抑制作用大大减弱。

8、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一篇很长的材料,你一天要读68遍才能背出来;但是每天读几段,三天读38遍就能全部背下来。所以,背长课文,分阶段复习,与其集中时间突击,不如分而治之,每天背一点,效果更好。

9、 换句话说,交替进行不同科目的学习,避免过多的单一刺激,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10、 课间锻炼就是打断一个上午的记忆序列,变成两个记忆序列。午睡会把上午和下午之间的抑制降到最低,从而恢复下午和晚上学习的精力。

11、 如何利用内存的这个特性?

12、 (1)重要的事情要记住开头和结尾。如果你在演讲,你应该提前告诉大家重要的事情,并在最后强调。

13、 (2)记忆大篇幅材料可以分段进行,让每一段都有开头和结尾,人为地为提高记忆力创造了条件。

14、 (3)一次背几个名词或大题可以改变顺序,每背一次就换个开头和结尾,平均分配复习力量。

15、 (4)合理组织记忆材料,尽量使相邻的学习内容完全不同,防止抑制。比如刚学完历史,就不要学语文,以减少材料之间的互动。

16、 (5)合理安排时间。早上起床,不受前向抑制影响,晚上学习后睡觉,不受后向抑制影响。这两个“黄金时代”是不能错过的,可以用来记那些难的材料。而且,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中间要休息一下。

17、 最佳时间为10-15分钟,增加起止次数。

18、 总之,充分利用开头和结尾,能让你在同样的时间里,用同样的精力,达到显著的记忆效果。

19、 有人曾经介绍过丰子恺先生的“二十二种读书方法”。这二十二次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四天进行的。第一天读十遍,第二三天读五遍,第四天读两遍。这就是分布式记忆法。这种方法既省力又科学。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

20、 我做过这样一个测试:让两组学生分别记忆同一首诗。一组采用集中记忆的方法(即集中一段时间学习记忆的材料,直到背完),另一组采用分散记忆的方法(三天每天只读一遍,最后背完)。

21、 测试结果表明,分布式记忆优于集中式记忆。在分配和记忆时,人的脑神经细胞可以得到适当的休息;相反,如果总是重复同一种材料,单调的刺激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分布式记忆意味着分散的记忆。

22、 所谓分散也是有限度的,不能认为越分散越好。太短的材料不应该分散记忆。同时一定要掌握好音程。间隔太长容易忘记,间隔太短容易被打扰。

23、 2、自测记忆法。

24、 这是一种通过自我测试来增强记忆力的方法。

25、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我们的“基础”。通过定期的自我测试,我们可以知道哪些知识没有学好,哪些知识没有记住,哪些知识比较混乱,哪些知识做错了,可以立即检查并改正,避免重复错误。其次,它可以培养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26、 考试中,考题经常变换角度,与原来的学习大相径庭;在工作中,我经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果经常运用自测记忆法,多方面理解消化所学知识,临阵退缩也能自信不慌张。

27、 即使遇到突发问题,因为平时训练有素,也会处理的很好。

28、 具体来说,自测记忆方法如下:

29、 (1)定期测试。时间可以分为两种:日考和周日考。日考:晚上睡觉前,要重复或默想当天所学内容的要点。周日考:周日休息,可以从改变一周所学课程内容的角度提问。

30、 通过在一张纸上写字来测试你自己。如果发现任何问题或含糊之处,立即解决,绝不拖欠。从课程内容来说,可以分为单元测试和书本测试。单元测试:学完一个单元,可以问问自己学了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收获。

31、 书本测试:学完一本书,可以打开目录,逐章回忆内容,选择那些重要的内容进行自测。

32、 (2)听写自测。记忆书写符号的效果比只看书不写字的效果更显著。这是因为听写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思维活跃,必然会巩固记忆的知识。

33、 (3)提问和回答问题。“如果我是老师,我希望我的学生掌握哪些问题?”如果你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从各种角度来回答,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提问和回答问题可以让人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兴趣。

34、 激发学习热情。而这些都是增强记忆力的有利因素。

35、 3、系统记忆法

36、 系统记忆法就是根据科学知识的系统化,把知识编织成一张网,让你记住的是一串。散落的珠子,我们一手抓不到几颗。如果我们用一根线把珠子穿上,我们可以把线抽出来拉起一大串。记忆也是,

37、 零散、碎片化的知识,记不了多少,也维持不了多久。如果你把你的知识组织起来,系统化,你会在你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比如在记忆圆、扇形、拱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可以这样记忆:首先,把握这三种形状之间的关系:扇形是圆的一部分,

38、 弓是范的一部分,然后把图形面积的几个公式串起来。这样记起来并不难。

39、 把知识系统化,经常可以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这个仓库里不能乱。我们要把各种知识分门别类的放在合适的位置,这样才能记忆清楚,提取方便。在上市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40、 经常一张表整理出来,知识在你脑子里一清二楚。不需要专门背,但是可以牢牢记住。

41、 4.辩论记忆法。

42、 这是一种通过和别人争论记忆材料来强化记忆的方法。

43、 争论的时候,双方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一方面,他们倾听对方的意见,分析是非;一方面积极思考,评论对方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输入大脑的信息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44、 论证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记忆的准确性。通过争论,错误被暴露出来,被纠正,从而形成正确的记忆。记忆正确的知识也得到了检验和应用,巩固和加强。

45、 争论也能让双方开阔视野,开阔思路,互相启发。在辩论中,由于高度集中,无论是听到新的观点还是找到新的论据;无论你是被驳得体无完肤,还是被对方赞赏,都是一种强烈的刺激。

46、 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47、 使用论点记忆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48、 (1)动机要正确。争论的目的是为了鉴别知识的准确性,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不是为了争高低、炫耀,更不是为了逞强而互相伤害。

49、 (2)态度要端正。争论时要保持友好平等的态度,不要钻牛角尖。既要允许对方有错误的意见,也要承认自己的不足。真诚地纠正别人的谬误,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绝不固执己见。

50、 (3)方法要对。不要在争论中离题。如果离题太远,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在一场争论中,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能跟风,不能装懂。

51、 5、理解记忆法

52、 心理学认为,理解是通过利用现有的知识在事物与事物之间建立起一种逻辑联系。在阅读比较容易的文章时,理解仅表现为感知,也就是说一下子想到从前所掌握的知识,

53、 或者马上能够从现有的知识里抓住所需要的东西并把它同新的印象结合在一起。但是,在阅读学习不熟悉的和不易理解的知识时,就要利用知识建立新的逻辑联系。理解记忆是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为前提的。这种理解,

54、 并非指一般的弄懂了,而主要是指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及它与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

55、 理解记忆法,理解是关键,是记忆的基础。要理解,就应对记忆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掌握它们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层次关系,抓住表现内容实质的关键处(或重点词语,重点句、段,重点步骤等)。这样,

56、 也就在理解中识记了。

57、 6、尝试回忆法

58、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但能独立地再现出来的过程叫回忆。尝试回忆法就是在背记过程中,不断地自己考自己。考的方法很多,主要是采用自己复述、自己默写等方式。例如,在记忆外语单词时,可以背着默写,

59、 也可以看着英文默写中文,或者看中文口读英文。背诵课文时,可以不断地尝试着自己背。背得不对时,再看,再记。对学习过的识记的知识,及时进行尝试回忆,效果好。

60、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记忆情况。每次尝试回忆后,就会知道自己记住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记住。在进一步阅读时便可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忆。可以激发人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尝试回忆,

61、 目的是逐字逐句地再现读物,这能促使自己逐字逐句地读,把目标对准那些尚未记住的材料。

62、 有些学生在记忆的时候,总是闷着头一遍又一遍地读。这种枯燥无味地重复诵读,往往不能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就必然会降低记忆效果。尝试回忆,虽然比照本宣科费力气,特别是在回想不起来的时候,

63、 就要开动脑筋。因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也就容易记住所读的材料。

64、 反复看过要记的材料后,试着不看材料。背诵一遍(或回忆一遍),若遇到困难再看书,这种利用反馈效应尝试背诵的记忆方法称为尝试背诵记忆法。

65、 例如,在熟记英语单词后,可以看着英文默写中文,也可以看着中文默写英文,然后对照一下答案,把不对的更正后,再记一下。又如,背诵课文,可以在熟记之后,尝试回忆一下,也就是自己背一下,背不下去时,再看,

66、 再记。又如,在识记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定理证明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后,也可以尝试用笔演背一遍,证不下去时,再看书,再记。

67、 实验表明,让记忆者了解自己的记忆效果,即给予信息的反馈,往往能够提高记忆效果。下面这个心理学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68、 把被试者分成甲、乙两组。主试者让甲组学生对一篇课文连续看4遍;让乙组的学生对同一篇课文看一遍,尝试背诵一遍,又看一遍,又尝试背诵一遍。结果,一小时后,甲组只记得52.5%;乙组记得75.5%;一天后,

69、 甲组只记得30%,乙组记得72.5%;十天后,甲组仅记得25%,乙组仍记得57.5%。

70、 每次尝试背诵就是给予一次记忆信息的反馈。为什么利用反馈效应的尝试记忆法能够提高记忆效果呢?这是因为反馈提高了记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篇材料识记几遍以后,总是有的部分已经记住了,有的部分还没有记住,

71、 或者记错了。反馈信息就可以告诉你哪些部分已经记住了,哪些部分还需要加工,帮助你了解自己记忆的进度,记忆的难点,然后,你就可以针对难记的部分集中力量攻下来。其次,反馈可以增强对记忆的自信心,

72、 从而给识记增添力量。如果对一篇较难的材料,或者较长的材料诵读几遍以后,就发现已经记住了其中的大部分,这就会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取得成功的喜悦心情,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余下的记忆任务。当然,

73、 也可以在你识记几遍后,发现自己还没有记住,心中不免烦躁起来,这时你应该懂得:“烦躁情绪将干扰记忆,影响记忆效果。”最好的办法是控制情绪,使自己心平气和,相信自己的记忆能力,或者这样想:“这篇材料难,

74、 是应该多记几遍才能记住。”再其次,反馈在一定的程序上可以消除疲劳,维持注意力的集中。闷着头一遍一遍地读,这种枯燥无味的重复诵读容易产生疲劳,时间一长,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记忆的过程中,

75、 时时有关于记忆的信息反馈给你,无疑会消除一些疲劳,或者使疲劳延缓产生,同时又可以使注意力不断地集中在识记上。因此,尝试背诵记忆法比那种单纯反复地去念、去看、去写的单纯重复记忆方法好。

76、 7、比较记忆法。

77、 这是对相似而又不同的识记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弄清它们的异同以进行记忆的方法。

78、 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不经过比较,我们就难以辨明事物的特性、事物的本质,难以弄清事物的相互关系及异同。比较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79、 (1)全面地识记材料。对同类材料进行比较式阅读,会明显地收到全面了解材料、进行“立体”记忆的效果。

80、 (2)准确地识记材料。记忆的准确性与最初识记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输入大脑的信息有误,那么提取时必然不准。而比较是达到准确记忆的关键。

81、 (3)深刻地识记材料。很多识记材料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难以辨别。在记忆某一材料时,如果找同类材料阅读参考,稍加比较,各自的特点就突出了,印象也会随之深刻。

82、 比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对立比较法、对照比较法、顺序比较法、类似比较法等。比较的基本原则有二:

83、 第一,同中求异。即在识记材料共同点之外找出其不同点。比较时不要停留在材料表面现象的认识上,应着眼于它们本质属性的比较,抓住细微的特征进行记忆。

84、 第二,异中求同,即在识记材料不同点外努力找出它们的相同或相似点。世界上的事物纷繁复杂,尽管表面现象千差万别,但往往有本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点。如果我们能找到它们,就会把它们记得更扎实。

85、 8、联想记忆法。

86、 这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的记忆方法。

87、 什么是联想呢?巴甫洛夫认为,联想是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物同时地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联想是在头脑中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依靠联想,每个人把输入大脑的信息穿串编排,

88、 构成记忆的网络;依靠联想,人能从记忆仓库中找到所需,并顺利地提取出来。我们如能抓住联想的规律,学会联想的方法,不但有利于迅速记忆,而且有利于巩固记忆。

89、 (1)表象联想法

90、 这是将需要识记的东西与其实物表象联系起来的方法。如识记“蚯蚓”这个词的概念,只记这两个字不易巩固,必须在脑子里浮现出那种怕人的物象才行。浮现物象时,头脑要象张开的银幕那样,看着文字,听着读音,

91、 当场把银幕上的物象描绘出来。这样经过多次练习,养成习惯,就容易把物象印到脑海里。

92、 使用表象联想的要领是:尽可能把知识对象在脑海里变换成具体物象。如学“寄寓”一词时,就想象自己正住在姥姥家。多用夸张物象的方法。如学“细菌”一词时,就把它扩大到象在教科片中看到的那种细菌物象。

93、 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的东西。如理解“含英咀华”这个抽象成语时,可能费解,你可把自己比作正在摇头晃脑欣赏一篇好诗文的老学究。有时要记众多事项,你可用整体物象法记忆。

94、 (2)接近联想法

95、 这是把根据有些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有所接近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联想方法。如看到带鱼,马上会想到大海;关里人提到哈尔滨,必然想到气候寒冷、冰灯、冬泳等现象;一提到井岗山,

96、 会想到朱德和******曾在那里会师等,这些都是因为在空间上有接近之处。又如,一提起诸葛亮,马上就会想“借东风”和“三顾茅庐”;一提起鸦片战争,马上就会想起1840年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等,

97、 因为这些事情在时间上接近。学习中,如果运用这种方法,把遇到的事实、事物和学到的知识,与接近事物联系在一起,形成空间或时间上有相关之外的系统,就可产生联想,帮助记忆,

98、 而且提起一种东西就可能联想到一大串内容。

99、 这种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在现象或本质方面有类似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联想。类似联想主要是突出事物的共同性和相似性,它对学习和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集中识字教学,其所以能得到大力推广,

100、 就是因为它利用了汉字结构具有音、形、义方面的类似性。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抓住特点,把常用汉字分别归纳成不同的类,然后编成《快速集中识字手册》 在全国进行推广的。又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导出,

101、 就是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相似特点推出来的。把一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顶点联起来,就构成两个全等三角形,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高除二”,两个全等三角形合起来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正是一个三角形的二倍,

102、 二二抵消,得出平行四边形有公式是“底乘高”。这样就很容易记住了。

103、 类似联想在各科教学和学习中使用非常广泛,它要求在合乎逻辑、忠于现实的前提下进行。不合逻辑、违背现实的两种事物,不能强行联系起来。类似联想用得好,不但对高效记忆有作用,而且有利于创造性才能的发挥。

104、 (3)对比联想法

105、 对比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往往具有对立性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联想。如由热想到冷,由甜想到苦,由爱想到恨,由落后想到进步等。由于想到的事物具有对立性,因而将其归纳到一起。用对比联想增强记忆,

106、 效果就特别显著。小学语文教学中,常把同义词与反义词联系到一起教;中学分析小说时,常将这一人物与另一人物的形象对比起来教,能增强感染力;数理化教学中,也可将彼此对立的定理、公式、规律等归纳起来,

107、 运用对比联想帮助记忆。对比联想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是提高记忆效率的极好方法。

108、 (4)奇特联想法

109、 奇特联想是世界上公认的“记忆秘诀”,也是一种记忆的“诀窍”。奇特联想法是利用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把有关事物、词语或知识串连到一起,在大脑中形成一连串的物象的增强记忆的方法。

110、 奇特联想可以把任何几个字或词语概念串起来,用自己的特殊办法加以记忆。

111、 运用奇特联想时有三个要点必须掌握:一是将静态事物动态化,把本来是静止的东西,想法让它动起来。如“汽球、墨水、草原”三个不相干的名词,你要连起它们达到记忆目的,可想象成墨水挂到汽球上向草原飞去。

112、 二是用甲事物取代乙事物,或让甲事物变成乙事物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它们联系或组装起来。如“铅笔、草帽、大豆、拖拉机”,可以想象成铅笔代替了人,戴着草帽坐在拉大豆的拖拉机上。三是对被记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

113、 增多或减少。如要记住“手表、窝瓜、滑梯”这三件事,怎样联想呢?可想象为手表象窝瓜那样大,从滑梯上滚下来。运用这种办法对事物进行随意组合,就可进行联想创造,收到最佳记忆效果。奇特联想法乍看起来是可笑的,

114、 但使用到需记多项事物的场合,它就会发挥特殊效能。训练习惯之后,要记一连串的词语和事物,就会方便多了。

115、 总之,联想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最重要的还有定位联想法和应用联想法,由于难度较大,本文受篇幅所限,难以介绍清楚,请爱好者专门学一下王维同志的《快速记忆法》 ,定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116、 9、概括记忆法。

117、 这是对识记材料进行提炼、抓住关键来记忆的方法。

118、 人的记忆潜力虽然很大,但是,见什么记什么,见多少记多少,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科学的。有所失才有所得,有所简化才有所强化。识记时,我们必须提炼出材料中的关键部分,然后进行综合概括,

119、 形成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信息符号”,便于大脑接收、储存和提取。

120、 概括记忆的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121、 (1)主题概括法读一本书,学一篇文章,欣赏一首名诗,都需把握主旨,理解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如能抓住纲、线,把内容、要点系统完整而又概括性强地穿在一起,再去记忆就方便多了。

122、 如学习《实践论》 这篇难度较大的论文,如果不总结出中心思想,学过就象一盘散沙,很难实践应用。对它进行“主题概括”,可以这样表达:“这篇文章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阐明了在实践的基础上,

123、 从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二次飞跃,揭示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前进性,强调了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4、 这段概括已把全文的中心显示出来了,但仍有难记之感,如果再用“数字概括法”概括一次,即可更为精要,可记为:一个基础,二次飞跃,三性一强调。这样加强记忆之后,就能牢记中心思想。

125、 (2)内容概括法学习篇幅较大的材料,往往洋洋万言,庞杂多变,难于识记。这就需要抓住内容提要,选择关键性词语,字句,加以重点记忆,以便启发对全部内容的联想。

126、 如大至一部作品、一部电影片、一篇长论文的“内容介绍”和章节目录,小至一篇文章、一段事实的记载,甚至一个逻辑性很长的长句子等,都可运用关键性词语,字句进行缩写或概括,使其化多为少,浓缩精华,

127、 从而启发回忆,加深理解。

128、 (3)缩略概括法在学习记忆的材料中,用心寻找起关键性作用的字、词做为思考的“媒介”,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就是缩略概括。如学习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时,

129、 首先要搞清电子得失与“氧化——还原”的关系,其次要判断出什么物质是氧化剂,什么物质是还原剂,这是非常重要的。当你真正理解后,可用“失——氧——还”三个字作为缩略结构去记忆。

130、 意思是:失电子的物质——氧化后——该物质是还原剂。这样,只要记住“失”、“氧”、“还”三个关键字,即可作为提示,引起对整个意思的联想。有些较复杂的固定词组、名称,概念或成串知识,

131、 也可进行缩略,使其成为简化代称。

132、 (4)数字概括法这是用数字概括事实、内容或语句增强记忆的方法。如习惯使用的“五讲四美”、“四化建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纲五常”、“四书五经”等等,

133、 都是人们约定俗成、寓意鲜明、容易引起回想的记忆方法。学习中有些较复杂的内容,也可琢磨一些用数字概括帮助记忆的方法。如记忆炼铁的主要化学反应及炼铁高炉的构造时,可以把它们概括为“三个五”。

134、 即炼铁过程有五个主要化学反应式(略);高炉有五个部分组成(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高炉有五个进出口(铁矿石、焦炭、石炭石、入口、进风口、高炉煤气出口、出渣口、出铁口)。记住这“三个五”,

135、 共十五项小内容就可进行回忆。

136、 (5)顺序概括法这是按照需要识记的事实材料的顺序进行记忆的方法。如历史事件的发生,各种条约的条款,历史上的各种变法,改革等内容,都可编成简化顺序,用概括词记住较复杂的内容。

137、 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是: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记忆时可顺序概括为一青、二募、三农、四方、五保。只要记住五个主要字,即可回想起全部内容。

138、 10、形象记忆法。

139、 用特定的方法,对记忆内容进行转化,提炼。有一种快速记忆,把1到100的数字分别对应100个单词,100个单词对应100种形象。其中,

140、 辅音字母t/d、n、m、c/k、l、s、f、g、p/b、r包含在单词中,分别代表1~10(请注意字母中的辅音字母)。用tea(茶)记为1(单词含一个t),tit(山雀)记为11(单词含2个t),

141、 dice(骰子)记为14(单词含d和c),Mafia(黑手党)记为37(单词含m和f),mug(傻瓜)记为38(单词含m和g).100个数对应100种固定形象,做成一张表,

142、 可以形成对一长串数字的快速记忆。例如记忆373811141。可以记忆为37(黑手党)38(傻瓜)11(山雀)14(骰子)1(茶)—黑手党让傻子把山雀和骰子都泡到茶里。于是,只要记下这一幕场景,

143、 就能记下一长串数字,很有趣。这是一种强有力的记忆力训练。

以上就是记忆力训练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