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蒂怎么读芥蒂读音及出处介绍】“芥蒂”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语,常用于表达内心深处的不满、疑虑或隔阂。很多人在阅读或写作中会遇到这个词,但对其读音和出处却不太清楚。本文将从读音、含义以及出处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读音与解释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示例 |
芥蒂 | jiè dì | 心中的不快、疑虑或隔阂;也指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或怨恨 | 他对这件事一直心存芥蒂,不愿再提 |
读音说明:
- “芥”字读作 jiè,第四声,意思是小草或某种植物,引申为微小的事物。
- “蒂”字读作 dì,第四声,本义是花果的柄,引申为事物的根本或根源。
二、词源与出处
“芥蒂”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以下是几个较为典型的出处:
1. 《红楼梦》
- 出处:第五回
- 原文:“贾宝玉心中虽有万般不舍,然终因身不由己,只得含泪而去。王夫人见此情景,心中亦生出些许芥蒂。”
- 解释:此处“芥蒂”表示王夫人对宝玉离开的无奈与不满。
2. 《聊斋志异》
- 出处:《画皮》
- 原文:“其妻素来贤惠,然因此事,心中颇生芥蒂。”
- 解释:形容妻子对丈夫行为的不满与怀疑。
3. 现代白话文
- 在现代汉语中,“芥蒂”多用于书面语,常出现在小说、散文或正式文章中,表达一种难以言说的内心矛盾。
三、常见用法与搭配
- 心存芥蒂:表示心里还存有不满或疑虑。
- 消除芥蒂:表示化解内心的不快或误解。
- 言语间有芥蒂:形容说话时带有不满或防备情绪。
四、总结
“芥蒂”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源自古代文学,如今广泛用于现代汉语中。它的读音是 jiè dì,意思是指内心的不满、疑虑或隔阂。了解其出处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词语的文化背景,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芥蒂 |
拼音 | jiè dì |
含义 | 心中的不快、疑虑或隔阂 |
出处 | 《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古代文学作品 |
用法 | 心存芥蒂、消除芥蒂、言语间有芥蒂等 |
文化意义 | 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体现汉语的细腻表达 |
如需进一步探讨“芥蒂”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可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