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怀人之作。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中秋之夜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成为千古名句,广为流传。
本篇将从诗歌背景、诗句解析、情感表达及艺术特色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便于理解与记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望月怀远》 |
作者 | 张九龄(唐代) |
原诗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创作背景 | 唐代社会动荡,文人多有离别之苦,诗人借中秋望月寄托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
主题思想 | 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以及无法相聚的惆怅。 |
名句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感基调 | 深沉、哀婉、含蓄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情景交融、富有哲理意味 |
三、诗句解析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描绘出一幅辽阔的夜空景象:海面上升起一轮明月,虽然天各一方,但此刻大家共同仰望同一轮明月。此句不仅描绘自然景色,更蕴含着“虽隔千里,心同此景”的深情。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表达了思念之深,夜晚漫长难眠,心中充满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诗人熄灭灯火,只为欣赏满室清辉;披上衣服,感受到夜露的凉意,进一步渲染出孤寂与思念的情绪。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表达了诗人无法将明月寄予远方亲人,只能在梦中相见,寄托美好愿望。
四、结语
《望月怀远》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人心,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对人类情感的深刻诠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跨越时空的思念之情,始终是人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历史影响或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