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明月几时有古诗

2025-02-22 16:49:47 来源: 用户: 

《明月几时有》这首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不仅以其优美的词句闻名,更因其深邃的情感和哲理而广为传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和赏析。

原文如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诗以“明月”作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开头两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便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诗人已经飘然于世外,直接向苍穹发问。接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进一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又遥远的世界。这种对于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

接下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诗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渴望逃离尘世的束缚,飞升至那令人向往的仙境;另一方面又担心高处寒冷,无法适应。这正是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的真实写照。

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希望即便身处两地,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以此来表达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这一句也成为了后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句之一。

总的来说,《明月几时有》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佳作,更是苏轼内心情感世界的真实反映。它通过月亮这一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人生、亲情、友情乃至宇宙万物的深刻思考。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