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魉汉语大词典是什么】“魑魅魍魉”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各种妖魔鬼怪,也用来比喻社会上的邪恶势力或坏人。在《汉语大词典》中,这一词语有明确的解释和出处,是了解其含义和用法的重要依据。
一、
“魑魅魍魉”四字分别代表不同的鬼怪形象,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其中,“魑”指山林中的精怪,“魅”是能迷惑人的鬼怪,“魍”和“魉”则为水中的妖怪。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通常用来比喻阴险狡诈、危害他人的坏人或不正之风。
在《汉语大词典》中,该词被归类为“名词”,并附有详细的释义、出处及例句,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景。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出处 | 用法举例 |
魑 | chī | 山林中的精怪 | 《说文解字》 | “魑魅魍魉,皆山林之神。” |
魅 | mèi | 能迷惑人的鬼怪 | 《山海经》 | “魅者,人面兽身,善惑人。” |
魍 | wǎng | 水中的妖怪 | 《淮南子》 | “魍魉,水神也。” |
魉 | liǎng | 水中的妖怪 | 《楚辞》 | “魍魉之神,居于水泽。” |
魑魅魍魉 | chī mèi wǎng liǎng | 泛指各种妖魔鬼怪,亦比喻邪恶势力 | 《汉语大词典》 | “今世之奸邪,犹魑魅魍魉也。” |
三、补充说明
“魑魅魍魉”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也在现代语境中被广泛使用,尤其在描述社会现象时,常用来指代隐藏在暗处的不良分子或腐败行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汉语中极具代表性的词汇之一。
通过查阅《汉语大词典》,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成语的历史演变和语言价值,有助于提升对汉语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