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累犯】在法律体系中,累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那些在犯罪后受到刑罚处理后,再次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累犯的认定不仅关系到对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也体现了法律对重复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
一、什么是累犯?
累犯是指已经因犯罪被判处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一定期限内又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行为人。根据法律规定,累犯属于从重处罚的对象,其主观恶性较大,社会危害性更高。
二、累犯的构成要件
要件 | 内容说明 |
1. 前罪已判决并执行完毕或赦免 | 累犯必须是在前一次犯罪已经被法院依法判处刑罚,并且该刑罚已经执行完毕或被赦免之后再犯罪。 |
2. 后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 后犯的罪行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即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
3. 两次犯罪之间存在时间间隔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一般累犯的前后两罪之间应有五年以上的间隔;特殊累犯则无此限制。 |
三、累犯的分类
类型 | 定义 | 法律依据 |
一般累犯 | 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 | 《刑法》第65条 |
特殊累犯 | 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被判处刑罚,刑满释放后再次犯罪 | 《刑法》第66条 |
四、累犯的法律后果
- 加重处罚:累犯在量刑时,法院会依法从重处罚。
- 不得适用缓刑:对于累犯,通常不适用缓刑。
- 不得假释:累犯在服刑期间一般不得假释,需严格遵守刑期规定。
五、总结
累犯是法律中对重复犯罪行为的一种特殊认定,其本质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的增强。法律对累犯的从严惩处,不仅是对犯罪行为的回应,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了解累犯的定义、构成要件、分类及法律后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刑事司法体系中的相关规则。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相关法律条文,可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