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妻鹤子成语出处】“梅妻鹤子”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清高、淡泊名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它源于北宋时期一位著名隐士的故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一、成语简介
“梅妻鹤子”字面意思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一个人远离尘世喧嚣,过着与自然为伴的隐逸生活。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们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宋代文人笔记中,主要记载的是北宋隐士林逋(字君复)的事迹。林逋一生未娶,隐居西湖孤山,以种梅养鹤为乐,被后人称为“梅妻鹤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梅妻鹤子 |
出处 | 宋代文人笔记(如《宋史·林逋传》等) |
初见文献 | 《宋史·林逋传》 |
原意 | 林逋终身不仕、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象征其清高脱俗的生活方式 |
后世用法 | 多用于赞美隐士或高洁之士,表达对自然与精神生活的向往 |
三、人物背景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杭州钱塘人,是北宋著名的隐士诗人。他性格孤傲,不愿入仕,长期隐居于西湖孤山,以种梅养鹤自娱。他的诗风清丽,多描写自然景物,深受后人推崇。
林逋死后,皇帝赐谥号“和靖先生”,因此他也被称为“林和靖”。他的故事成为后世文人追求理想人格的典范。
四、文化意义
“梅妻鹤子”不仅是对林逋个人生活的描述,更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的象征。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由、独立、高洁品格的追求。在今天,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用来表达对简单、自然、精神富足生活的向往。
五、总结
“梅妻鹤子”源自北宋隐士林逋的生平事迹,象征着一种远离世俗、与自然为伴的高尚生活态度。其出处多见于宋代文人笔记,尤其在《宋史·林逋传》中有明确记载。如今,这一成语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精神符号,代表着清高、淡泊、超然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