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望匡庐译文与赏析】《江行望匡庐》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一首山水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沿江而行时远眺庐山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盛唐时期山水诗的典型风格。
一、原文
> 江行望匡庐,烟波万古愁。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空里流霜雪,林间挂玉钩。
> 但见清溪上,孤帆远影斜。
二、译文
在江上航行时遥望庐山,烟波浩渺,令人感到千古的忧愁。
山色明媚,使鸟儿欢愉;水潭倒影空灵,令人心旷神怡。
空中仿佛飘落着霜雪,林间挂着一轮明月。
只见清澈的溪水上,一只孤帆渐渐远去,身影渐斜。
三、赏析要点总结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 |
体裁 | 五言律诗 |
主题 | 山水之美、人生感慨、隐逸情怀 |
意象 | 江、烟波、匡庐、山光、潭影、霜雪、玉钩、孤帆 |
情感基调 | 悠远、宁静、略带惆怅 |
艺术特色 | 意境空灵,语言凝练,情景交融 |
思想内涵 | 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疏离 |
四、
《江行望匡庐》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上远望庐山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意境。诗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尤为精妙,既写景又抒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全诗虽无明显抒发个人情绪,却在景物描写中透露出对尘世的淡泊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体风格清新脱俗,是唐代山水诗中的佳作。
结语:
《江行望匡庐》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是一首蕴含哲思的诗篇。它让我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意义与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