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一部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以下是《梦溪笔谈》中“石油”条目的原文与翻译:
原文: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余戏为赋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油争似洛阳尘。”
翻译:
在鄜延地区发现了一种石油资源,过去人们称高奴县出产的脂水就是这种东西。它从沙石和泉水混合的地方渗出,当地人用鸡毛将其舀取并装进罐子里。它的外观很像纯漆,燃烧起来像麻一样明亮,但会产生大量浓烟,熏黑周围的帷幕。我曾为此写过一首诗:“二郎山下的雪纷纷扬扬,临时搭建起帐篷学习塞外人的生活方式。即使穿尽了白色的衣服,冬天还未结束,这石油的黑烟比起洛阳的尘埃还要厉害。”
文章:
《梦溪笔谈》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中关于石油的描述尤为引人注目。沈括不仅记录了石油的存在及其特性,还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感受。文中提到石油产于水边的沙石之间,其形态接近于淳漆,燃烧时亮度高且持久,但伴随大量的黑烟。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反映了沈括敏锐的科学洞察力。此外,他将石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用幽默的方式对比了石油带来的不便,体现了他既严谨又风趣的性格特点。通过这样的记载,《梦溪笔谈》不仅保存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也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