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兰亭集序》,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及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难点: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如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书法名作《兰亭序》引入,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它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从而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全文,注意停顿节奏,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文章结构:开头描绘兰亭聚会盛况,中间抒发人生感慨,结尾表达作者旷达胸怀。引导学生思考每部分之间的联系。
2. 探讨主旨思想: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理解作者为何会有“死生亦大矣”的感叹,同时又能够坦然面对生死。
3. 品味语言特点:找出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例子,如比喻、夸张等,并分析其效果;注意文中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
4. 鉴赏艺术成就:从构思布局、情感表达等方面评价这篇散文的价值所在。
(四)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搜集有关魏晋时期文化现象的资料,对比其他同时代作家的作品,进一步加深对这一历史阶段的认识。
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不仅学到具体的语文知识,还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素质。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