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登岳阳楼

导读 《登岳阳楼》是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的一首名篇,诗中描绘了他登上岳阳楼时所见的壮阔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雄...

《登岳阳楼》是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的一首名篇,诗中描绘了他登上岳阳楼时所见的壮阔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雄伟壮丽,更寄托了作者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开篇两句点明了地点与时间,洞庭湖东边、长江以西,夕阳缓缓落下,楼上的帷幔纹丝不动,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接着,诗人提到此地曾是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如今却只剩湖光山色依旧。这种古今对比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同时也引发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反思。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自己又能留下什么呢?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历经长途跋涉来到这里,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特别是经历了三年多的艰难困苦之后,再次登高望远,更觉世事无常,个人命运渺小如沧海一粟。

最后,“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以苍凉的笔触收尾,将个人的衰老与国家的衰败联系在一起,表达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面对秋风萧瑟、老树枯藤交织成的凄凉景色,不禁感叹岁月无情,历史无情,人生亦如此。

整首诗通过对岳阳楼及周围环境的细致刻画,融入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寻,堪称情景交融的经典之作。它提醒我们,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也要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化,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