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观沧海写作背景

2025-04-19 16:26:30 来源: 用户: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全名为《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这首诗写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当时曹操北征乌桓大获全胜,凯旋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登上碣石山,面对浩瀚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

这首诗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简洁明快地交代了地点和事件。接着描绘了大海的壮阔景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里的“澹澹”形容海水波动的样子,“竦峙”则写出山岛高耸挺立的姿态。随后,“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进一步展现了岛上生机勃勃的自然风貌。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则通过秋风与波涛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苍凉而又雄浑的氛围。最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将视野从眼前的大海扩展到宇宙星辰,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整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寄托了曹操对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渴望。他在战乱频仍的时代背景下,以豪迈的情怀和深邃的思想,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代枭雄的雄心壮志。同时,《观沧海》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登高望远、寄情山水的传统审美情趣,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名篇佳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